2020年3月7日

崑崙喇叭基督教衛理公會


1950年代初期即存在的崑崙喇叭衛理公會,村人俗稱的教堂。相信從成立至今,一直都在現有的位置。至於她到底在哪一年成立,相信教堂本身應該保存有一些資料。

背景應該就是1957年的教堂


基督教在19世紀末期已經在星馬一帶傳教。當英國殖民政府在20世紀中期(1948~1960)宣佈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時,不但成立了新村重新安置原本合法或非法居住在森林或山區的墾民,而且還引進了基督教至新村。19525月,馬來亞衛理傳教委員會主席Harry Haines牧師用了兩週的時間完成在馬來亞七個州的900英哩之旅,呼籲美國(没錯,是美國)的傳教團體立刻投入在華人新村的工作。一年之前,第一間華人衛理教會在督阿冷附近的宋溪榴槤新村(Sungai Durian,當時最大的新村)成立。

今天的崑崙喇叭基督衛理公會
今天的教堂已經頗具規模

在搜尋資料的過程當中,發現一則有關崑崙喇叭基督教衛理公會的新聞出現在195374月的海峽時報。當時位於拿乞路的英華中學(Anglo-Chinese Boys’ School)舉辦了一項基督教衛理園遊會,為崑崙喇叭的福利及社區中心籌款。

月後,海峽時報1953828日報導大約50名衛理公會的青年義工們,其中包括五名來自泰國的義工,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間包含診所、社區中心及教堂的木板建築物,而當時領導這項艱辛工程的正是Harry Haines牧師。

圖中這人正是親力親為的Harry Haines牧師 (The Strait Times)
50多名義工一起建立新村第一間教堂(The Strait Times)
兩名義工一起用畚箕搬土(The Strait Times)
義工Ding Sau Lan 和 Betty Ngoi吃甘蔗解暑(The Strait Times)


(我在此放上幾張海峽時報的新聞照片,若觸及侵犯著作權,煩請告知)


2020年3月1日

村裡的棺材店

很多年輕村民可能不知道,其實以前村裡有一間棺材/壽板店。與其說是棺材店,不如說是一間製造棺材的工廠。

70年代時期的崑崙喇叭棺木店。Credit: Wong On (感謝提供照片)

這間棺材店的店名我不知道,但我卻非常清楚店的位置:即位於巴刹後方(下圖红色星星處)。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唸初中時,每天下午都必須在這裡換校車。當時崑崙喇叭小學畢業的男生,都自動分發到怡保美園Fair Park的一所中學升學(女生是直接分發到霹靂女子中學),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幸好村裡有不少「學生車」經營業者,提供接送服務。比較大型的學生車業者會將村裡的學生集中在某個地方,然後再依據學校的地點不同路線載送到怡保各中學去,而我的校車集合點就在棺材店前!


崑崙喇叭的壽板店
紅色星星處為壽板店位置

剛升上中學的我們也沒有絲毫忌諱或恐懼,每天中午就是在棺材店前等候換車之際,一群人在棺材店前嬉戲,在店前擺放的樹桐上跳來跳去;有時也會在一旁觀看師父用一把斧頭及其他工具將樹桐鑿成棺材。我的一位馮姓同學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師父。

以前殯葬業倘未企業化,而這間棺材店也為辦理喪事的村民提供類似古老巴士般的靈車,最接近村子的墳山(華僑義山)就在新村大門口的對面。以前最狠的詛罵就是「用單A2804載你去崑崙喇叭對面」,A2804是當時最有名的靈車車牌!


資料來源:https://www.nicepng.com/maxp/u2w7t4i1o0r5u2i1/



棺材店早已經關門大吉,而那部車牌
A2804的靈車如今何在?




2020年2月25日

村裡的庵堂廟宇

崑崙喇叭連綿的石灰岩山中,絕對是滿天神佛。之前提到三寶洞、南天洞及靈仙岩等。如果翻到面向村子山的這一頭,就更是廟宇林立了。小時候在面向村子的山洞中,就存在的一間廟,印象中我們都叫它暹廟。後來又增加了盤古廟、般若岩寺院、妙緣禪林、森山佛腳廟、極樂洞等。
位於崑崙喇叭三馬路的祥雲洞
小時候常去這裡拜拜

其實在村裡的民宅内,也有不少的庵堂。其實我不知道裡頭侍奉的是什麼神明,而我比較常去的就是座落在三馬路(Persiaran Gunung Rapat 3)的祥雲洞。該庵堂為何叫「洞」,可能當初創立時也在山洞吧。住持六姑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家,每次觀音誕都會準備素宴招待善男信女,其中我特別喜歡素宴中的齋鴨。祥雲洞也為往生的村民提供打齋超渡服務。

各種儀式及超渡的誦文
另一間我比較常進去的庵堂是位於Lorong Gunung Rapat 19Jalan Raja Mahadi交接處的虛空洞。住在附近的人都稱呼那位講廣東話的住持「阿姑」。這間庵堂非常幽靜,必須穿過草蕞小徑才能到達深鎖的庵堂門口。熟悉的人會拉一拉門口的一條鐵線,裡頭門鈴就會響起。阿姑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家(她有一隻眼睛好像失明),她的庵堂有一個做香的地方,小時候感覺阿姑就是靠賣香為生,經常穿著素色衣服帶著她的產品到外頭售賣,生活克難。現在回想起來,虛空洞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可惜後來虛空洞搬到三寶洞附近的山洞去了。

崑崙喇叭光明園
光明園,資料來源:Google Map

小時候村裡還有兩間庵堂,分別是光明園(位在Laluan Gunung Rapat 7)及静穩堂(位於Persiaran Gunung Rapat 3,祥雲洞同排的另一端),我從來沒有進去這兩間庵堂,所以一無所知。

崑崙喇叭廟堂
静穏堂,資料來源:Google Map


2020年2月19日

大街上的其他商店

離開家鄉崑崙喇叭已經30多年了,以前那一位充滿憧憬及衝勁的少年,如今已經開始規劃他的退休生活了。雖然這十多年來幾乎都會抽空回家鄉,但逗留時間都很短。

現在要回想以前曾經光顧的商店,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我印象中的一些商店(店位順序或許有誤,歡迎指正):
大街商店位置

首先談談「肥仔雲宵夜」:以前這裡以及對面新瑞美咖啡廠前地應該是村民吃宵夜的不二選擇(當時年紀小,不會跑到太遠的地方去。其實素稱大閘的新村大門口也有一間茶室)。肥仔雲其實就是已故丘繼雲先生,當年的確很多人都是以花名稱呼,他在家面前拉了燈管晚上賣糖水,他兒子賣粉麵,也有一對華巫通婚的夫婦賣沙爹。後來對面地方也做起生意來,其中有高佬魚蛋包點,以及現在已經成為排隊名店的慶豐粉檔。
據悉,爪哇麵是肥仔雲兒子在經營
鍾公司其實不算一間店舖,它只是在巴刹旁的一間報紙攤。除了每天售賣各語文報章雜誌外,還可以買到以前愛看的漫畫如<龍虎門>、<李小龍>等。另一間類似鍾公司固定攤位的還有泉興茶室前的水果店,這兩間後來都被拆了。

我比較常去鍾公司,因為小學時就有投稿到報社,稿費支票都是由鍾公司幫我兌現。
2022年七月設在巴剎內的鍾公司

我對那間賣酒的店家有印象是因為他也是郵局的官方售賣點,在流動郵局車沒有來時候(通常一週來兩次),要買郵票就必須到酒莊去。那個年代沒有社交媒體,一切都依賴紙和筆,包括交筆友。

陽春堂
陽春堂是一般的洋貨店,一般學校文具用品、校服、書包、白鞋(當年是白鞋没錯,基本上只有兩個品牌的帆布白鞋:Bata或馮強)。據說店東的龔姓長輩和南天洞創院道士有親戚關係。安琪兒百貨是後來才開的商店,顧名思義,賣的物品包羅萬象。
森華洋服之前好像是在對面的店舖

除了上述商店,大街上目前仍在經營的包括一間洗衣店、森華洋服、賣冰塊的(在今天勁市場附近?)、李恆盛傢俬(好像改名凱盛)以及已經由慶豐茶室進駐的肥仔雲宵夜(據我所知,一直在此店面賣爪哇麵的是肥仔雲的其中一個兒子)。村裡至少有三間理髪店,即黃阿翔、金月及印裔友族Mani(2022年七月經過此處時,Mani已經不存在)。
2022年七月,歷史悠久的老店金月仍在原址樓上營業

Mani


2020年2月18日

藥材店


講到崑崙喇叭的藥材店,就不得不提鄭錦亮中醫師。

印象中的鄭醫師,是一位溫文儒雅、和藹可親的長者。他在村裡開設「瑞麟藥行」,原址應該是在泉興茶室隔壁,後來又遷到大街另一頭的店舖(即現在的友源釣具行)。小時候生病幾乎都是去看鄭醫師,坐在他桌旁,把手放在他把脈的小枕頭上,有時他也會使用聽筒,然後他會根據把脈結果抓藥。直到今天,我仍記得他會吩咐我母親:用三碗水煮剩一碗水就可以了。其實中藥都很苦,所以粉紅色的紙藥包上都會配上一兩顆的陳皮梅。
崙喇叭瑞麟藥行
今天座落在巴刹後的瑞麟藥行(老伯伯在幹嘛?)
長大後偶爾到店裡去買一些藥品,鄭醫師還記得我的名字。

村裡還有一家叫「元安堂虎膠行」的藥材店,主要賣的藥品是名聞全馬的「虎骨膠」。我說名聞全馬,不是没有根據的,因為我曾在某圖書館的資料庫中看到元安堂在報章上刊登的廣告:
崑崙喇叭元安堂,照片取自南洋商報

廣告中元安堂東主周念元說明因材料短缺而無法如期供貨,因此在1967825日的南洋商報刊登一則道歉啟事,行銷手法不錯。最近一次回鄉發現元安堂已經結束經營。

後記:瑞麟藥行遷走後,該店面後來由「廣州藥材行」承租;而瑞麟藥行目前店面位於巴刹後面,據說由鄭醫師的孫女接手經營。

村裡應該還有其他藥材店,但我曾經去過而還有印象的就只有這幾家了。

2020年2月16日

逐漸走向歷史的雜貨店


在霸級市場未入侵之前,崑崙喇叭的雜貨店靠著長年經營的人脈及感情,仍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崑崙喇叭的雜貨店
資料來源:Google Map
早年村裡的老字號包括裕豐、永豐、福新、福隆(好像還有一間叫陳權的?)等。其中永豐比較多間,分別由歐姓兄弟們在經營。今天永豐雜貨店好像已經完全撤出新村(巴刹那一間不太確定),剩下一間是轉型成為了座落在山景園的永豐購物中心。另一間燊州雜貨店在搬到附近的店舖後,現在已經結束經營。比較不熟悉的老字號還有福新和福隆,上次回家時,看到還有在營業。
崑崙喇叭的雜貨店
資料來源: Google Map
至於另一家裕豐雜貨店,東主應該是福建人,因為大家叫他「福佬鬼」。裕豐的店面應該是現在的馬聯電器行(當年那一排店的邊間應該是一間賣雜飯的,東主姓陳)。後來裕豐轉型成為了一間五金行「裕豐棧」(之前已經在原雜貨店的對面店舖經營五金行),今天仍在營業(當年另一間五金行叫國達五金,東主姓盧)。
崑崙喇叭的雜貨店
資料來源: Google Map

村民的茶米油鹽醬醋茶,幾乎都依賴這些雜貨店。白米大多裝在大麻袋(guni包)可以一斤一斤買(更正確應該是一干gantang?);食油也可以自己帶個玻璃瓶去裝;連餅乾也可以要多少買多少,不像現在的固定包裝。以前大部分的雜貨店都有宅配的服務,通常是在下午店裡比較不忙碌的時候,店員會騎著三輪摩多車送貨到村民家,因此和顧客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每間雜貨店内幾乎都有一個特製的零錢罐,靠個齒輪可以上下拉動,方便找錢。
崑崙喇叭的雜貨店
刨椰子幾乎是雜貨店的基本服務
現在村裡的年青人 應該很少去傳統雜貨店購買日常用品了吧。

已經變得陌生的咖啡店


如果下次回國有機會在家鄉多待幾天,一定會走到大街,為一間間的舊商店拍照。每次回去都不難發現,許多舊的商店已經重建,入駐的也是新的商家。

「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就先回憶一下自己曾經去吃過早餐的茶室/咖啡店吧。其實自己會到咖啡店吃早餐是高中的事,小時候偶爾叔叔會帶我們去。

小時候家裡大人帶我去過的咖啡店,大概只有兩家:泰利及泉興。以前的泰利茶室位於現在務邊路賣國產車Perodua的那個位置,那個地方也叫「小閘」。現在位於衛星市的泰利應該是同一家人。

今天衛星市的泰利茶室

泉興茶室則座落在大街,如果沒有記錯,就是現在Speedmart 99的位置。東主應該是李姓人家,不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茶室的牛腩粉!賣牛腩粉的應該是姓梁的阿芳哥,他們家的蘿蔔牛腩粉至今仍讓我回味無窮,可惜的是他們已經停止營業很久了。 

長大比較常去光顧的是遠香茶室(今興興茶室),負責沖茶的是一位叫「阿朵」的婦人。其實我不太會欣賞飲料,永遠都是一杯冰咖啡。但我喜歡這茶室裡的煮牛肉粉。攤位負責人叫阿珍姐,他的先生叫「師父」,負責端送餐點。後來阿珍姐的攤位搬去不遠的建成茶室,我也跟著過去了!

改建後的建成茶室

崑崙喇叭的Kopitiam
改建前的建成茶室。照片來源:http://tingting6900.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html

崑崙喇叭的Kopitiam
基婆叻沙已經遷出建成茶室
                                  
現在村裡大街茶室林立,晚上更是「炒粉一條街」!

2020年2月13日

無所不能的葉仁華老師

我用「無所不能」來形容葉仁華老師不是沒有原因的。小學六年裡,對學校的記憶較為清晰的應該是在高年級時期,而葉老師正好是我小學五、六年級時的班主任,加上葉老師本身就是村裡人,太太也是村裡人,所以對老師的印象特別深刻。

崑崙喇叭小學葉仁華老師
葉仁華老師

老師在課堂上教學嚴謹,對我們的要求也特別高,可能我們那一班是所謂的「精英班」吧。在我唸小學的年代,前四年沒有什麼分班制度,每班大約50人,我們這一屆共分ABC三班。翻閱小學前四年的成績册,ABC班我都上過,班上同學是相同一群人,一直到五年级才依學業成績分班,而A班看起來是成績最好的一班。我不清楚分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年小學五年級有一個全國性的檢定考試,分班可以提升學校的整體表現吧。

葉仁華老師不但是班上的數學老師,也教我們唱歌。還記得當年小學某間教室有一部鋼琴,每當上唱歌課時,全班就會換到那間教室,老師彈琴我們唱。除此之外,葉老師也是學校棒球隊的教練,當年的棒球女隊在怡保區的表現特出。印象中老師還在傍晚的課餘時間,開設免費的馬來文補習班,我們班上大多數的同學都會出席。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葉老師也是學校棒球隊教練

葉老師退休後並沒有停止他的教育工作。他在家裡開了補習班,經常看到他開著的黃色轎車,載送補習班的學生。

因為對葉老師的無比敬佩,所以自己從小就立志當老師。

2020年2月3日

學校運動會與兒童節

在我唸小學的年代,村民一般依靠務農或當礦工為生,感覺不是特別富裕,至少我們家是特別的貧困。現在回想起自己能夠完成基礎教育,主要是因為家裡對教育的堅持,以及政府的「貸書計畫」。

窮人家孩子最期盼的,除了學校假期外,當然就是學校的運動會與兒童節了,因為兩個節目都有獎品禮物可以領取。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運動會時,學校會將全體學生分成紅、黃、藍、青隊,隊旗就是相關顏色的一塊布;另外也有一根柱子垂直吊了四個漆上相關顏色的大美碌(Milo)鐵罐,依各隊積分隨比賽而變動鐵罐的排序。由於從小就有一些運動天份,無論是賽跑或跳遠,甚至是一些趣味比賽如穿上麻袋、湯匙上放木雞蛋賽跑,我都始赢一些獎品。獎品多是由美碌公司贊助的文具,學生還可以排隊在美碌車領取飲料。想當年,美碌公司的廣告真的無孔不入,打開美碌鉛筆盒,裡頭還有留上美碌標誌的尺。橡皮擦、鉛筆等。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頒獎者是林敬芳先生,站在其身後者為陳榮木老師

我不太確定學校是否每年舉辦運動會,不過每年都會舉辦兒童節。這應該是全體學生都會很開心的一天,因為大家都會獲得一份由村裡善心人士捐贈的各種零食。直到到今天,我仍記得當天必唱的歌:今天是兒童節,兄弟姊妹來慶祝,世界為我兒童有,太陽為我兒童出......

不知道今天的學弟妹們如何慶祝兒童節。

相關新聞:2021-10-21更新
兒童節拿到很多零食禮物固然很開心,但也不能忘了長輩們的努力

崑崙喇叭華小兒童節募款
1958年6月兒童節募款

新聞照片來源:https://eresources.nlb.gov.sg/newspapers/



馬來老師 Cikgu Sofiah

在嚐試回想小學時的老師們時,除了之前的蔡偉譽老師外,沒有特別的排序。 由於在上篇提到小學的教職員宿舍,不禁讓我想起住在宿舍的唯一馬來老師Cikgu Sofiah。當年她和丈夫及女兒都住在宿舍,成為我們這個華人新村裡少數的馬來家庭。

Cikgu Sofiah是我的馬來人啟蒙老師,大家都叫她馬來Cikgu。小學低年級時的馬來文課本非常簡單,都是一些apa ini? (這是什麼?),apa itu?(那是什麼?)或是家庭成員之類的。Cikgu Sofiah總是以其獨特唱腔般的語調教我們,印象特別深刻。

當年全班幾乎沒有一個人會講馬來話,但老師卻非常耐心的教導我們。我在小學一、二年级時,根本不知道有馬來文字典的存在(印象中,中文字典也是在小學四年級時才出現在自己的書包裡)。慶幸的是小學課本圖文並茂,要認識一些單字不至於有任何困難。而在上課期間如果急著上廁所,大家都會舉手向Cikgu Sofiah說:「Cikgu痾尿」,老師就會了解。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明年即將90高齡的Cikgu Sofiah
趁著農曆新年,我去探望了Cikgu Sofiah。除了左腳有些行動不便外,明年即將步入90歲的Cikgu Sofiah聲音依然洪量清晰,希望老師身體健康。

2020年1月12日

學業成績單

我一直將我小學時的成績册保留至今,中學的一份卻也未保存,可能是中學時的學業成績沒有什麼傲人之處吧。

小學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學業成績都記錄在如下圖的同一本册子中:
剛上小學時的成績報告書
記憶中一、二年級唸的是下午班;但三年级卻沒有印象了。不過,我記得小學前三年的班主任都是張育娣老師;校長則是賴在平先生,副校長是同住在村子裡的黃金福先生。
小學時應該算是當年的學霸

四年级開始學業成績記錄在一年一張的成績單上,校長也改為楊善清先生,副校長則是村裡的陳榮木先生(陳榮木先生後來調往太平后廊小學當校長)。
後來改為一年一份的成績報告表

每次領到成績單的時候,必須帶回家去給監護人簽名,這也是校方和家長唯一的正式聯繫方式,當時還沒有家長教師協會組織,在教育仍未普及的年代,相信很多家長也看不懂校長在成績册封底「台端隨時關注貴子女之學業,嚴限渠每天必須在家按時溫習功課」等諍言,更何況大部分家長都得為生計忙碌。

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2020年1月11日

記蔡偉譽老師


住在宿舍的老師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蔡偉譽老師。

蔡老師應該自小患有小兒麻痺症,所以雙腳走路起來一拐一拐的,大家叫他「跛腳先生」。他住的宿舍剛好在我們教室門口的對面,所以經常和他見面。有時他在宿舍跌倒時,我們幾位男生都會去扶他起來。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蔡偉譽老師(如果你有蔡老師的照片,歡迎聯繫)
小學時期不敢問老師比較個人的問題。聽說蔡老師本身是雙溪古月(Malim Nawar)人(那裡姓蔡的人特别多),一個人在我們村子裡教書,加上行動不便,宿舍對他而言非常重要。在我離開家鄉的那一天,蔡老師仍是孤寡一人。

上圖左二為蔡老師
我特別喜歡到蔡老師的宿舍,主要原因是他負責編排圖書館裡的書(我的印象是如此,但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學校指定的工作)。他的宿舍裡有非常多的圖書,我也是在他的宿舍裡,開始接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名著。其他的還有徐文長民間傳說故事、安徒生童話故事等,培養我日後的閱讀興趣。在各類書籍中,其實最令我期待的是一本定期刊物<兒童樂園>,因為這刊物裡頭每期連載「小叮噹」(現在已改名哆啦A夢,當年的技安也改叫胖虎了)。

當年的流行刊物<兒童樂園>
小學畢業後,仍然經常去找蔡老師。在我重考STPM時,因為在家自習而放棄理科改考文科,當時因為中學時較少接觸中文,在猶豫是否要考中文。後來和蔡老師討論後,決定一試。蔡老師將他整理好的筆記,包括歷年考題以及他個人的心得都交給我去影印。他的筆記不但讓我在短時間內掌握考試範圍,同時也順利考上大學。

上大學前和老師辭别後,卻沒有想到那也是最後一次見到蔡老師

住在學校宿舍的老師

現在的學生,應該不知道當年學校未重建時,在舊建築物中有一排是提供給老師们居住宿舍。我沒有當年學校的平面圖,只能憑記憶畫出下列的校園: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憑記憶畫出來的學校平面圖,歡迎指正

我認識住在宿舍的多位老師,從小學五年级開始,我的教室其實就在教師宿舍隔壁那一排。印象中住在宿舍的老師有Cikgu Sofiah、蔡偉譽老師、吳昌華老師及太太梁坤仙老師(及三名兒女)、學校的印度裔園丁Raju(竟然還記得他叫什麼名字,在學校工作還蠻長一段時間的)。吳其祥老師好像也住過教師宿舍。如果沒有記錯,應該還有一位叫黎粤秀老師的(因為沒上過她的課,所以印象不深刻),以及在校園負責打掃的阿姨。

崑崙喇叭國民型華文小學
你對照片中的老師還有印象嗎?

雖然是教師宿舍,但其中一間是放運動用品的儲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