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

100多年前的崑崙喇叭是一片膠園

之前在討論「崑崙喇叭」名字的由來,證實這一個名字早在遷村前就存在。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崑崙喇叭是礦家鍾森的一匹名馬,曾經馳騁星馬的賽馬界,叱吒風雲一時。

在更早的文獻中可以發現,崑崙喇叭曾經是一片膠園。

1921年之前的橡膠園[1]

1908年一篇招募股東新聞中,當時崑崙喇叭膠園有限公司Gunong Rapat Estate Limited〉準備在崑崙喇叭開拓一片佔地從怡保三支碑半至五支碑的膠園,其中列為董事的兩位華人為錫礦大王胡子春及謝昌林[2]

話說在1908年以前,世界橡膠需求不大,主要生產地是巴西及剛果[1]。過後因為橡膠的用途迅速擴大,加上馬來亞氣候及土地皆適宜種植膠樹,於是吸引了不少洋人前來投資,當初園坵經理都是洋人;膠園〝開疆闢土〞的艱苦工作多由華人擔當,爾後從南印度輸入勞工。

2022年之前的橡膠園[3] Credit:星洲日報

註:

[1].  Ferguson-Davie, C.E. (1921). In Rubber Lands. Westminster: The Society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ospel in Foreign Parts.

[2]. Gunong Rapat Syndicate, The Singapore Free Press and Mercantile Advertiser.

[3]. 被形容為小紐西蘭、霧谷風景美如畫,星洲日報。

2022年1月24日

馬來亞緊急狀態簡介

崑崙喇叭,有如馬來西亞的其他華人新村,其實都是緊急狀態〈Emergency〉的產物。至少對緊急狀態後出生的我及許多村民而言,瞭解這一個歷史背景有助於自己的家鄉。

刺鐵絲網包圍著新村,荷槍實彈的軍警在新村閘口管制進出。圖為江沙附近某新村,Credit: Australia War Memorial[1]

緊急狀態指的是19486月至1960731日戡亂剿共的政策。簡單的說:英國殖民政府為了對抗馬來亞共產黨的攻擊而採取的一系列策略,動用了所有資源權限擬訂了緊急狀態法令,消滅馬來亞共產黨。

由於抗日有功,馬來亞共產黨曾獲得英國殖民政府的承認,成為合法政黨。但後來馬共放棄英國殖民政府的議會制度,決定走入森林進行激烈的革命戰略。散居在森林郊區的華人墾民因同情或受迫成為馬共的資源提供者,甚至是馬共外圍組織-民運〈人民運動〉的一員。

在未進入緊急狀態前,位於吉隆坡的馬來亞共產黨辦事處。Credit:British Government

1948616日,霹靂州和豐〈Sungai Siput〉膠園的三名英國人經理遭馬共殺害,殖民政府即宣佈霹靂州進入緊急狀態;24小時後擴及全馬;一星期後新加坡亦進入緊急狀態。

為了斷絕馬共的後勤支援,後來負責作戰指揮官的Harold Briggs准將強力落實森林郊區墾民的移植計畫〈或礦場膠宿舍的重置計畫〉,將所有墾民強制遷移到有如集中營的「新村」。拒絕遷徙者多被遣送回「唐山」。

華人新村的故事從此開啟

註:

[1]. 2nd Battalion, The Royal Australian Regiment (2RA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wm.gov.au/collection/C1097921, on 24 January, 2022.

2022年1月22日

崑崙喇叭併入怡保市議會後之市議員選舉

崑崙喇叭村民從195911日開始變成市民後,新村地方議會從此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市議會選舉。由於選民登記等技術性問題,包括崑崙喇叭在內併入怡保市四個新村選民[1],在1961513日才第一次參與怡保市的市議會選舉。

以崑崙喇叭區市議員張金水命名的山景園主要道路

1961年的選舉中,人民進步黨在怡保市議會18席中,以狂風掃落葉之姿取得16席次,執掌市議會。在當年霹靂州6個市議會中,聯盟政府〈國陣前身〉取得5個市議會,唯獨輸了華人選民佔多數的怡保市議會[2]

聯盟在怡保市議會勝出的其中一席就是崑崙喇叭區〈另一席是吉粦當區〉。代表聯盟的馬華公會候選人黃國榮以1325票擊敗人民進步黨候選人錢啟章1275票〉[3]

1963年的市議會選舉中,原任獅尾區的人民進步黨市議員張金水轉戰崑崙喇叭區,挑戰原任的黃國榮,結果以34張多數票微差擊敗後者。國榮後來宣佈退出馬華公會[4]

原本應該在1965年行的地方議會選舉,因為當年印尼馬來西亞的攻擊進入緊急狀態而宣佈取消。不僅僅是怡保市議會,全馬各地方議會從此停留在1963年,原有的當選者繼續留任,任何出缺將由政府委任


註:

[1].      當年併入怡保市的倘有彬如港、文冬及獅尾。

[2].      霹靂州市議會除怡保外,還有太平、金寶、打巴、安順、丹絨馬林。

[3].      霹靂州市議會選舉結果,南洋商報,14 May, 1961,第9頁。

[4].      前怡保市馬華議員 黃國榮宣佈退黨,星洲日報, 2 September 1965, 11 

 

崑崙喇叭早期合法政黨分部

人民進步黨是第一個在崑崙喇叭成立分部的合法政黨,當年該黨是實力雄厚的在野黨。據南洋商報1958323日〈第13頁〉,該黨全國總秘書辛尼華沙甘親臨主持分部的開幕典禮。在同年六月村裡地方議會補選中,披上人民進步黨戰袍的五位候選人囊括全部席次。

2006年春節前的崑崙喇叭巴剎

崑崙喇叭人民進步黨分部的700餘黨員選出的1959年幹部如下

正主席:姚程仕〈蟬聯〉 副主席:陳友章、柯鴻

秘書:楊梅源 財政:王達芳  查數:周志才、鄭祖倫

英文書記:鍾漢興 中文書記:蔡滌群

交際:何煥喜、姚權仕

委員:劉欽森、鄭玉泉、楊偉廷、黃炳華、劉炳奇、范鳳、劉道林、何伴、劉日梅、何木輝、Ponniah、林遠興、古南福、周金水、黃亞娣。

馬華公會則在1959年成立崑崙喇叭支會,由當時霹靂州分會代理會長白成根主持開幕〈南洋商報,1959727日,第10頁〉。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親自致電希望當時的聯盟政府能攻破崑崙喇叭這個反對黨堡壘〈The Strait Times, 29 July, 1959, p.8〉。支會主席是吳典、副主席曾秋明、總務鍾就喜,至於支其他幹部名單目前仍未尋獲任何新聞報導。

另一個政黨支部則是在1960年初期成立的勞工黨崑崙喇叭支部。該黨選出之1962年幹部如下〈南洋商報,196211日,第70頁〉:

主席:藍亞軒 副主席:鍾逢春

正秘書:林來福 副秘書:劉毓清  財政:黃福元

委員:汪龍泉、張培生、邱立強、葉東雲、葉玫貞、陳釗平

查數:徐省、賴亞烈

 

2022年1月21日

火藥味十足的1958年崑崙喇叭選舉

祖國在1957831月獨立。在爭取獨立的過程當中,各種不同論述的政黨開始為了各自的理念而紛紛成立。如果崑崙喇叭之前的地方議會選舉沒有政黨色彩,1958年的補選首次出現政黨候選人[1]

崑崙喇叭大會堂

地方議會法中規定地方議會成員人數介於715名,崑崙喇叭在1958年僅補選五名議員。由於包括崑崙喇叭在內的四個新村即將在195911日被併入怡保市議會,開始有政黨摩拳擦掌,將這次崑崙喇叭補選當作未來市議會選舉的試金石[2]。

此次選舉,在霹靂州、尤其是怡保地區實力雄厚的人民進步黨共派出五名候選人〈鎖匙為標誌〉,與據稱馬華公會在背後支持的五名獨立人士〈帽子為標誌〉直接對壘,取消當時的「大鍋飯」是競選議題之一[3]。在選前的宣傳會中曾發生鬥毆事件,搞到當時怡保警政署長必須親自坐陣視察。

人民進步黨第一次派出代表競選新村地方議會,在628日的投票中大獲全勝,囊括所有席次,當選者名單如下:

中區:姚程仕

東區:A. Ponniah

南區:古南福

西區:姚權仕

北區:葉傳

何煥喜在複選中當選議會主席/村長一職[4]。由於崑崙喇叭從195911日開始被併入怡保市議會,因此本屆地方議的任期只有短短幾個月,而新村地方議會選舉從此被取消,直至2009年時又曇花一現[5]


註:

[1]. 人民進步黨在19582月成立崑崙喇叭支部,是村內第一個合法政黨支部。

[2].  除崑崙喇叭外,其他被併入怡保市會的包括彬如港、文冬及獅尾。

[3].   「大鍋飯」、「自衛團」、「戒嚴」等緊急狀態議題將另行分類撰寫。

[4].  崐崙喇叭地方議會複選 何煥喜膺選主席,星洲日報,9, July 1958

[5].   馬國華人新村首次民選,亞洲週刊,200903

2022年1月19日

遷村後前六年的民選村長

自從1953年崑崙喇叭村民投票選出地方議會議員後,根據當時的地方議會法第56(1) 項之規定,議員之任期為三年。以此推算,1955/56年應該會有一次選舉。然而在中、西文資料庫中卻無法找到任何崑崙喇叭選舉資料。

繁忙的上下學時段。Credit: Google Earth

相關法案第9條規定當選的地方議員應複選地方議會主席及財政秘書等職。從中文報章新聞報導中,大概可以確定擔任崑崙喇叭地方議會主席〈民選村長〉的是誰。

1953年選舉後,遷村百廢待興的崑崙喇叭地方議會主席〈村長〉應該是王家候。在《崑崙喇叭新村大會堂開幕》1及《烏魯近打新村訪問團》2的新聞報導中,從1953年至1955年崑崙喇叭地方議會主席/村長都是王家候。

由於任期規定為三年,因此1956年至1958年之地方議會應該有所變動。誠如在本文開始時所述,新聞中找不到崑崙喇叭地方議會選舉相關報導,因此無法斷定這期間是否有投票選舉選出新的地方議會成員。

不過從其他新聞報導中可以確定,1956年至1958年之崑崙喇叭地方議會主席是吳典。《崑崙喇叭新村保衛權移交典禮》3、《崑崙喇叭自衛團慶祝成立週年》4等報導中,皆稱吳典為崑崙喇叭村長或地方議會主席。另一篇報導也可以證實這三年任期中,前議會主席王家候在任期屆滿後轉任議會財政。

下回再記錄1958充滿火藥味的崑崙喇叭地方議會選舉

 註:

1. 崑崙喇叭新村大會堂開幕,南洋商報,30 November 1953

2. 烏魯近打新村訪問團,星洲日報,22 June 1955

3. 崑崙喇叭新村保衛權移交典禮,南洋商報,24 May 1957

4. 崑崙喇叭自衛團慶祝成立週年,南洋商報,19 May 1958

2022年1月13日

沒有政黨色彩的首屆村民選舉

1952年地方議會法〈Local Councils Ordinance〉之賜,遷村後的崑崙喇叭新村村民在1953年首次有機會投票選出地方議會議員。若以村內合法政黨支部或支會的成立年份來看,1953年的候選人應該尚未有政黨代表身份。

崑崙喇叭大會堂

英國政府在1947年準備讓當時的馬來亞人自治。當時駐馬最高專員Sir Malcolm MacDonald已透露讓馬來亞人參與政府行政管理以逐漸走向獨立國家。馬來聯邦成立初期,新村及甘榜事務皆由區長〈District Officer〉所管轄。初期以委任的方式安排各新村的管理委員會。爾後在19527月,馬來亞通過地方議會法,各新村的管理委員會可向區長及州政府申請地方議會,獲准後即可透過民主投票方式,選出他們的地方議員。當時的地方議會可是有權力制定一些法規及程序,而且可以向村民徵稅、管理當地學校及公共場合等。

崑崙喇叭新村首次投票選舉在1953628日完成,當時村民四千多人,分別在五個區29名候選人當中選出15名地方議員。當晚在近打縣長森馬威、選舉總監衛德嘉及李姓緊急行政官的監誓下,成立村裡的第一個民選議會〈南洋商報,195371日,第11頁〉。村裡首屆地方議會當選名單如下:

中區:鍾就喜、周念仁、盧華

東區:林國清、A. Ponniah、王家候

南區:陳捷、鄧清、陳獻

西區:陳煥生、陳欽華、陳開招

北區:沈祐、吳炳坤、張春水

當選的議員中有半數是農夫及膠工,其他包括礦商、藥材、咖啡店主及書記等。其中王家候複選為首次村民投票之地方議會主席〈即村長〉。





2022年1月6日

遷村前的領袖選舉

政治議題雖然不是我要談的重點,但在討論新村歷史時,崑崙喇叭的政黨政治也不能留白,所以特別增加此一分類,只留新聞記錄,不加以評論。

背景可看出遷村後的房子
根據南洋商報1949217日,第7葉蔚所寫的〈從怡保到金保〉一文中,隱約可以感受到未遷村前的毛邊路三支碑半。旅途中作者在「微雨朦朧中,見著叢集的數十間茅屋,這就是一向給人稱為三支碑半的地方」。這個「不毛之地」因為有三寶洞及機場所在,所以「也不寂寞」。

日本投降及二戰結束後,大約50萬因抗日及戰亂而非法在偏鄉地區佔地的墾民成為英國殖民政府棘手的問題。這些墾民以華人居多,他們當中許多是因為躲避日軍的追殺而移居到人煙稀少的山區或森林,靠著自行開墾或養殖為生。

在緊急狀態時期1948~1960),包括霹靂州在內的各州政府開始要求這些華人聚居地區選出彼等領導,成為華人輔助員,以達到更好的政策溝通。在馬華公會的協助下,這些地區也陸陸續續的「選出」他們的領袖。而毛邊路三支碑半選出何煥喜為領導,同時有七名委員輔助之1949911日,第7。據悉,當年毛邊路三支碑半並沒有任何公開合法註冊的政黨支部/支會。

至於如何選出這些領袖,熟諳客家話的美國傳教士Ray Nyce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有一些詳盡的深度訪談資料,相關論文後來也出版成書[1]。因為他的研究只以數個吉隆坡及怡保的新村為研究對象,並不包括崑崙喇叭新村,所以如果各位有興趣,可自行搜尋下載參閱。

獅尾新村 Photograph by Unknown, distributed under a CC-BY 2.0 license
註:

[1]. Nyce, R. (1973). Chinese Village in Malaya-A Community Study. Singapore: Malaysian Soci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Ltd.